资尊文学

资尊文学 >重生家奴,怎么转眼就成皇孙了 > 第177章 恩科殿试(第2页)

第177章 恩科殿试(第2页)

朱英笑了笑,没有回答,不过朱元璋却记住了张显宗这个名字。

这三十一人都是各地过关斩将杀出来的优秀学子,殿试只是决出最后的名次,但无论名次如何,能参加殿试的基本都会成为进士,不会再有落第的情况,这些人也被称为天子门生。

当然,具体情况还要看皇上本人,要是皇帝提出的问题一问三不知,那就不是落第不落地的事了。

殿试考的不是四书五经,而是策论,简单的说就是皇帝亲自出一道当前的朝政问题,贡生需要根据所提出的问题,写一篇解决的方法。

从这里也能看出来,谁是货真价实的治国之才,谁是读死书的书呆子。

皇上亲自审阅,然后排出一甲,二甲,三甲的名次。

一甲共三个名额,分别为状元,榜眼,探花,赐进士及第。

二甲若干,第一名叫做传胪,赐进士出身。

三甲若干,赐同进士出身。

能参加殿试的基本上都有官做,但也不排除个别带有很大水分的人。

至少洪武年间的科举还是比较真实的,没有发生过科场舞弊之事,大部分学子都是靠着真才实学拿到的最终名次!

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是个例外,严格意义上说,并没有人作弊,政治需求而已,从那一次科场舞弊案开始,科举制度有了大的改革,不再全国排名,而是按地域分为南榜和北榜。

这个制度一直延续到今,和当下高考中的省区划线有异曲同工之妙!

言归正传!

所有贡生就位后,端坐在试桌前,有些学子由于紧张,身体甚至开始发抖。

刘三吾令人敲锣,锣声响过,贡生们才能开始答题。

一炷香过后,有些人看着策题发呆,有些人低头沉思,还有些人已经开始答题了。

这一幕让朱英想起了前世参加高考的时候,也是和这些人一样,有时候笔飞如舞,有时候急的抓耳挠腮,却又无可奈何,气的想把试卷直接撕了,然后潇洒离场,特别是考那鸟语的时候,更甚,,,

考场之上,朱元璋离开龙椅,背着双手,在众学子之间溜达,像极了后世的监考官。

朱标目光如炬,盯着每一位贡生!

朱英特别注意了第一位叫做许观的贡生。

此人位于最靠近御案的位置,年纪轻轻,仪表堂堂,答策之间,神情坦然,从容有度,从他的脸上没有看出一丝紧张和为难。

从开始答策之时,只是略为思考一下,下笔至此就没有停下过,而且是越写越快,越写越兴奋。

真不愧是千古第一状元,六元魁首,科举第一人,就是这份答策的从容恐怕都要超过很多人。

当然,从容来自信心,只要肚子里有货,考什么都不怕。

殿试只有一天的时间,黎明开考,日落结束。

已完结热门小说推荐